藥品安全是民生大事,保障藥品質量安全既是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我國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邁進的必要舉措。2019年,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實施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,決定開展藥品、醫療器械、化妝品監管科學研究。
計劃要求通過監管工具、標準、方法等系列創新,經過3-5年的努力,制定一批監管政策、審評技術規范指南、檢查檢驗評價技術、技術標準等,有效解決影響和制約藥品創新、質量、效率的突出性問題,加快實現藥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首批九個重點研究項目于2019年隨計劃共同推出。經過2年努力,首批重點項目取得重要成果,已研究制定監管新工具、新方法、新標準103項,其中31項已發布。在系統總結首批監管科學重點項目實施情況的基礎上,國家藥監局發布中國藥品監管科學行動計劃第二批重點項目。本批項目共10項,分別為:
1.中藥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全過程質量控制研究;
2.干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評價體系及方法研究;
3.真實世界數據支持中藥、罕見病治療藥物、創新和臨床急需醫療器械評價方法研究;
4.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斷及治療產品評價研究;
5.納米類創新藥物、醫療器械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控制評價研究;
6.基于遠程傳輸、柔性電子技術及醫用機器人的創新醫療器械評價研究;
7.新型生物材料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研究;
8.化妝品新原料技術指南研究和化妝品安全監測與分析預警方法研究;
9.惡性腫瘤等常見病、多發病診療產品評價新工具、新標準和新方法研究;
10.藥品、醫療器械警戒技術和方法研究。
項目將以上述10個項目為目標,推出一批藥品審評與監管新工具、新標準、新方法,從而進一步提升藥品監管能力和水平,保障藥品質量安全。
本文由國測航天收集整理自化工儀器網,僅供參考和學習!